• 防微杜渐 微:微小;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。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,不让它发展。
  • 辑佚 辑录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佚的文章或作品:~并印行古籍数十种。
  • 一挥而就 挥:挥笔;就:成功。一动笔就写成了。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快。
  • 一蹴而就 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成功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。
  • 待价而沽 沽:卖。等有好价钱才卖。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。
  • 奇货可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,等待高价出售。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,等待时机,以捞取名利地位。
  • 滥觞 江河发源的地方,水少只能浮起酒杯。今指事物的起源。
  • 发轫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,使车前进。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 开始出现:~之作 ㄧ新文学运动~于五四运动。
  • 齐头并进 多方面同时前进。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。
  • 并驾齐驱 并驾: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;齐驱:一齐快跑。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。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。
  • 不谋而合 谋:商量;合:相符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  • 不约而同 约:相约。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。
  • 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  • 异曲同工 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。
  • 相映成趣 映:对照,映衬。相互衬托着,显得很有趣味,很有意思。
  • 相得益彰 相行:互相配合、映衬;益:更加;彰:显著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  • 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、色彩等互相映照。
  • 错落有致 错落:参差不齐。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,但却极有情趣,使人看了有好感。
  • 兼容并蓄 把不同内容、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,保存起来。同“兼收并蓄”。
  • 一以贯之 贯:贯穿。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
  • 一鼓作气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  • 一气呵成 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,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,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  • 计日程功 计:计算;程:估量,考核;功:成效。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。形容进展快,有把握按时完成。
  • 博采众长 博采:广泛搜集采纳。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。
  • 从善如流 从:听从;善:好的,正确的;如流:好像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
  • 见贤思齐 贤:德才兼备的人;齐:相等。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
  • 闻过则喜 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  • 大有可为 事情有发展前途,很值得做。
  • 克己奉公 克己:约束自己;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克制自己的私心,一心为公。
  • 必由之路 由:经由。必定要经过的道路。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。
  • 抚今追昔 抚:拍,摸,引伸为注意,注视;追:回想;昔:过去。看看现在,想想过去。
  • 鉴往知来 鉴:审察或引为教训;往:过去;来:未来。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。
  • 慎终追远 终:人死;远:指祖先。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。后也指谨慎从事,追念前贤。
  • 乏善可陈 指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。
  • 琳琅满目 琳琅:精美的玉石。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。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。
  • 引人入胜 胜:胜境。引人进入佳境。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。
  • 令人神往 令:使,让;神往:心神向往。使人非常向往。
  • 不虚此行 虚:空、白。没有空跑这一趟。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。
  • 名不虚传 虚:假。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。指实在很好,不是空有虚名。
  •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。
  •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。形容意见分歧,没有一致的看法。
  • 各行其是 行:做,办;是:对的。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。比喻各搞一套。
  • 不一而足 足: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
  • 除旧布新 布:安排,开展。清除旧的,建立新的。以新的代替旧的。
  • 吐故纳新 原指人呼吸时,吐出浊气,吸进新鲜空气。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、不好的,吸收新的,好的。
  • 目无全牛 全牛:整个一头牛。眼中没有完整的牛,只有牛的筋骨结构。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。
  • 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,聚散不定。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。
  • 如芒在背 形容极度不安。
  • 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,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。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,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。
  •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就少。旧指知音难得。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了解的人很少。
  •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,一晃就消逝。比喻观察不细致,学习不深入,印象不深刻。
  • 提纲挈领 纲:鱼网的总绳;挈:提起。抓住网的总绳,提住衣的领子。比喻抓住要领,简明扼要。
  • 以一持万 持:把握。形容抓住关键,可以控制全局。
  • 毛举细故 毛:琐碎;细故:小事。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。
  • 信手拈来 信手:随手;拈:用手指捏取东西。随手拿来。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,用不着怎么思考。
  • 唾手可得 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。动手就可以取得。比喻极容易得到。
  • 轻车熟路 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。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。
  • 好大喜功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,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。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。
  • 字字珠玑 珠:圆的珍珠;玑:不圆的珍珠。形容诗文语言精炼,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珍贵。
  • 丝丝入扣 丝丝:每一根丝;扣: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。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。比喻做得十分细致,有条不紊,一一合拍。
  • 笔底生花 形容文采特异,作品华丽。
  • 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,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。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  • 似是而非 似:像;是:对;非:不对。好像是对的,实际上不对。
  • 叶公好龙 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(古邑名,今河南叶县)。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。
  • 沽名钓誉 沽:买;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  •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
  • 金玉其外 比喻外表华美。
  •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,如同堆起来的蛋,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。
  • 走马观花 走马:骑着马跑。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。原形容事情如意,心境愉快。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。
  •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。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。
  • 推波助澜 澜:大波浪。比喻从旁鼓动、助长事物(多指坏的事物)的声势和发展,扩大影响。
  • 添油加醋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,为了夸大,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  • 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,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。
  • 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。比喻能力强,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。
  • 氤氲 1.古代指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状态:天地氤氲|元气氤氲|氤氲混沌之世|万物氤氲。 2.浓重;弥漫:云雾氤氲|香气氤氲|氤氲的热气。
  • 弄潮儿 1.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。 2.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。
  • 阪上走丸 阪:斜坡;丸:弹丸。像在斜坡上滚弹丸。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。
  • 度德量力 度:估量;德:德行。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
  •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。
  • 泥沙俱下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。
  • 良莠不齐 莠:狗尾草,很像谷子,常混在禾苗中。好人坏人都有,混杂在一起。
  • 鱼目混珠 混:搀杂,冒充。拿鱼眼睛冒充珍珠。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。
  • 滥竽充数 滥:失实的,假的。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。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,次货冒充好货。
  • 囫囵吞枣 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  • 九龙治水 黄历中用“九龙治水”预测来年的天气雨水很少。原意指多条龙治水,结果没有龙去管行云布雨之事。现在意思多指:一件事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,结果一人一个意见,谁也管不好。
  • 帛书 是指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
  • 简牍 是指中国古代书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书
  • 色厉内荏 色:神色,样子;厉:凶猛;荏:软弱。外表强硬,内心虚弱。
  • 按揭 一种购房或购物的贷款方式,以所购房屋或物品为抵押向银行贷款,然后分期偿还。
  • 瞠乎其后 瞠:瞪着眼看;其:代词,他。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。形容远远落在后面。
  • 难以为继 难于继续下去。
  • 佶屈聱牙 佶屈:曲折;聱牙:不顺口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
  •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 懂得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;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见危险。
  • 沆瀣一气 沆瀣:指唐时的崔沆、崔瀣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。(贬义词)
  • 志同道合 道:途径。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。(褒义词)
  • 挂一漏万 挂:钩取,这里指说到,提到;漏:遗漏。形容说得不全,遗漏很多。
  • 大而化之 化:改变,转变。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。
  • 条分缕析 缕:线;析:剖析。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。
  • 望洋兴叹 望洋:仰视的样子。仰望海神而兴叹。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。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
  • 望尘莫及 莫:不;及:赶上。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。比喻远远落在后面。
  • 望其项背 项:颈的后部。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。比喻赶得上。
  • 粉墨登场 粉、墨: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。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。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,登上政治舞台。
  • 言之凿凿 凿凿:确实。形容说得非常确实。
  • 盖棺定论 盖上棺材盖,才能下结论。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。
  •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,木工刻时,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。形容书法极有笔力。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。
  •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。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团消除,心里顿时明白。
  • 力有不逮 指能力达不到,能力触及不到。
  • 顺势而为 指做事要顺应潮流,不要逆势而为
  • 因势利导 因:顺着;势:趋势;利导:引导。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,加以引导。
  • 呆若木鸡 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像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  • 目瞪口呆 目瞪:睁大眼睛直视;口呆:嘴里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
  • 厉兵秣马 厉:同“砺”,磨;兵:兵器;秣:喂牲口。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  • 严阵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,等待着敌人。
  • 荒腔走板 原意是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、不和板眼,现多指说话离题或举动超出适当尺度
  • 玲珑剔透 玲珑:精巧细致;剔透:孔穴明晰。形容器物精致通明,结构细巧。也比喻人精明灵活。
  • 事无巨细 事情不分大小。形容什么事都管。同“事无大小”。
  • 汗牛充栋 栋:栋宇,屋子。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,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藏书非常多。
  • 土崩瓦解 瓦解: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,分解为四,即成瓦,比喻事物的分裂。像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  • 分崩离析 崩:倒塌;析:分开。崩塌解体,四分五裂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。
  • 羁绊 意思是缠住不能脱身,引申为束缚或牵制。贬义词。
  • 雕梁画栋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。
  • 一了百当 了:完成;当:适宜,恰当。指办事妥当、彻底。
  • 尾大不掉 掉:摇动。尾巴太大,掉转不灵。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,无法指挥调度。现比喻机构庞大,指挥不灵。
  • 无远弗届 不管多远之处,没有不到的。
  • 守望相助 守望:防守了望。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
  • 不忍卒读 卒:尽,完。不忍心读完。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。
  • 望洋兴叹 望洋:仰视的样子。仰望海神而兴叹。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。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
  • 休戚与共 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
  • 以己度人 度:揣度,推测。用自己的心思(多指不好的)去猜度别人。
  •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。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。
  • 手胼(pián)足胝(zhī) 胼、胝:手掌、足底的老茧。手掌足底生满老茧。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。
  • 口诛笔伐 诛:痛斥,责罚;伐:声讨,攻打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  • 眼花缭乱 缭乱:纷乱。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。也比喻事物复杂,无法辨清。
  • 概莫能外 概:全。一概不能除外。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
  • 唏嘘不已 指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。
  • 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,你慢走我也慢走,你快走我也快走,你跑我也跑。比喻由于缺乏主张,或为了讨好,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。
  • 随波逐流 逐:追随。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。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,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,只能随着别人走。
  • 人云亦云 云:说;亦:也。人家怎么说,自己也跟着怎么说。指没有主见,只会随声附和。
  • 安步当车 安:安详,不慌忙;安步:缓缓步行。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。
  •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。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。
  • 冠冕堂皇 冠冕:古代帝王、官吏的帽子;堂皇:很有气派的样子。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。
  • 水涨船高 水位升高,船身也随之浮起。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。
  •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就少。旧指知音难得。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了解的人很少。
  • 心猿意马 心意好像猴子跳、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。形容心里东想西想,安静不下来。
  • 引咎自责 咎:罪责。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。
  • 马齿徒增 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,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。
  • 和而不唱 同别人的意见,不坚持自己的说法。
  • 过犹不及 过:过分;犹:像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  •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形容荒凉、贫瘠。
  • 从善如流 从:听从;善:好的,正确的;如流:好像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
  • 广开言路 广:扩大;言路:进言的道路。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。
  • 学养所囿(you) 学业上的修养有所阻碍,不能再提高了。
  • 春风化雨 化:化生和养育。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。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。
  • 孜孜以求 孜孜:勤勉的样子。不知疲倦地探求。
  • 不一而足 足: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
  • 蔚然成风 蔚然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,形成一种良好风气。
  • 蔚为大观 蔚:茂盛;大观:盛大的景象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,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。
  • 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,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。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,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。
  • 自轻自贱 贱:藐视。自己看不起自己。多指自己降低身份。
  • 自高自大 自以为了不起。
  • 妄自菲薄 妄:胡乱的;菲薄:小看,轻视。过分看轻自己。形容自卑。
  • 去芜存菁 除去杂质、保留精华。
  • 激浊扬清 激:冲去;浊:脏水;清:清水。冲去污水,让清水上来。比喻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
  • 拨乱反正 拨:治理;乱:指乱世;反:通“返”,回复。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
  • 字斟句酌 斟、酌:反复考虑。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,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。
  • 附庸风雅 附庸:依傍,追随;风雅:泛指诗歌。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,参加有关文化活动。
  • 不可名状 名:用言语说出;状:描绘,形容。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
  • 通达谙练 通达:明白;谙练:熟悉,熟练。深知人情事理,处理问题老练。
  • 裹足不前 裹:缠。停步不前,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。
  • 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  • 洋洋大观 洋洋:盛大、众多的样子;大观:丰富多采的景象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。
  • 食古不化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,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,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。
  • 钻故纸堆 故纸:指古籍。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。亦作“钻故纸”、“钻研故纸”。
  •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,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,脱离群众。
  • 闭门造车 关起门来造车子。比喻脱离实际,只凭主观办事。
  • 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  • 高屋建瓴 建:倒水,泼水;瓴:盛水的瓶子。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不可阻遏。现多指对事物把握全面,了解透彻。
  • 抱诚守真 抱:存在心里。志在真诚,恪守不违。
  • 钟灵毓秀 钟:凝聚,集中;毓:养育。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,孕育着优秀的人物。指山川秀美,人才辈出。
  • 人声鼎沸 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像煮开了锅一样。
  • 唇齿相依 像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。比喻关系密切,相互依靠。
  • 盘根错节 盘:盘曲;错:交错;节:枝节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。
  • 千丝万缕 千条丝,万条线。原形容一根又一根,数也数不清。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。
  • 千头万绪 绪:丝头。比喻事情的开端,头绪非常多。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。
  • 别具匠心 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。
  • 匠心独运 匠心:工巧的心思。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。
  • 洞若观火 洞:透彻。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,好像看火一样。
  • 振聋发聩 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  • 退避三舍 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  • 不求甚解 甚:很,极。只求知道个大概,不求彻底了解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
  • 林林总总 林林:众多的样子;总总:众多而杂乱的样子。形容众多。
  • 革故鼎新 革:改变,革除;故:旧的;鼎:树立。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。现泛指除去旧的,建立新的。
  • 叹为观止 叹:赞赏;观止:看到这里就够了。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。
  •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  • 舍本逐末 舍:舍弃;逐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  • 盲人摸象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,就乱加猜测,想做出全面的判断。
  • 金科玉律 科:旧指法律条文;律:规章,法则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
  • 皓首穷经 皓:白;首:头发;穷经: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。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。
  • 立锥之地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。
  • 立足之地 站脚的地方。也比喻容身的处所。
  • 用武之地 形容地形险要,利于作战的地方。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。
  • 经天纬地 纬:织物的竖线叫“经”,横线叫“纬”,比喻规划。规划天地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。
  • 车载斗量 载:装载。用车载,用斗量。形容数量很多,不足为奇。
  • 偏颇 偏向某一方面,有失公允:偏颇之论|上天无偏颇|莫怀偏颇之意,常存公正之心。
  • 巧夺天工 夺:胜过。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。形容技艺十分巧妙。
  • 亦庄亦谐 形容既严肃又风趣。
  • 不置可否 置:放,立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行,也不说不行。指不表明态度。
  • 置之不理 之:代词,它;理:理睬。放在一边,不理不睬。
  •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,丰富多彩。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。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。
  • 无可比拟 比拟:比较。没有可以相比的。
  • 刚愎自用 愎:任性;刚愎:强硬回执;自用:自以为是。十分固执自信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
  • 欣欣向荣 欣欣:形容草木生长旺盛;荣:茂盛。形容草木长得茂盛。比喻事业蓬勃发展,兴旺昌盛
  • 方兴未艾 方:正在;兴:兴起;艾:停止。事物正在发展,尚未达到止境。
  • 拾人牙慧 拾:捡取;牙慧:指别人说过的话。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。
  • 画地为牢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。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。
  •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进。
  • 固步自封 比喻守着老一套,不求进步。
  • 墨守成规 墨守: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;成规: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、方法。指思想保守,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。
  • 竿头日上 竿头:竹竿尖头;上:上升。比喻学业进步很快。
  • 生生不息 生生:中国哲学术语,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;不已:没有终止。不断地生长、繁殖。
  • 浑然天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,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。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。
  • 浑然一体 浑然:混同在一起的样子。融合成一个整体,不可分割。也形容文章绘画,布置匀整,结构谨严。
  • 如履薄冰 履:践、踩在上面。象走在薄冰上一样。比喻行事极为谨慎,存有戒心。
  • 兢兢业业 兢兢:形容小心谨慎;业业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做事谨慎、勤恳。
  • 首当其冲 当:承当,承受;冲:要冲,交通要道。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。
  • 等量齐观 等:同等;量:衡量,估量;齐:一齐,同样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。
  •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,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。
  • 相提并论 相提:相对照;并:齐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  • 同日而语 日:时日。同时来讲。比喻一样看待。
  • 左右支绌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,左手支持,右手屈曲。指力量不足,应付了这方面,那方面又出了问题。
  • 嬗变 演变;变化:入春以来,气候嬗变无常。
  • 红口白牙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。
  • 货真价实 货物不是冒牌的,价钱也是实在的。形容实实在在,一点不假。
  • 实至名归 实:实际的成就;至:达到;名:名誉;归:到来。有了真正的学识、本领或功业,自然就有声誉。
  • 当之无愧 无愧:毫无愧色。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,无须感到惭愧。
  • 茕茕孑立 孤身一人。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,孤苦伶仃。